您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曹国岭教授解析:金融控股集团混业经营模式成为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

2017-08-11 14:31:36 来源:中国网

作者简介:曹国岭,中安联合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员,教授,北邮在线互联网金融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北邮在线金融科技研究院研究员,曾先后就职于兴业银行、北京银行、中国银行,主要负责风险管理与控制。曹国岭教授主编参与的《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互联网金融概述》、《互联网金融IT技术》、《互联网金融法律与实务》被国家工信部指定为相关教材。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做好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然而,一些资金“脱实向虚”的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近期,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对我国金融形势作了深刻剖析。指出金融工作要把握好“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遵循金融发展规律,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健全金融法治,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这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挥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作用,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为进一步引导金融产业和新型金融业态发展,深度撬动各类金融社会资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金融控股集团应运而生,布局金融控股集团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当前,国内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但下行压力较大。“企业产能过剩”与“居民部分需求无法满足”的情况并存,“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资产荒”的现象并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与“房地产、大宗商品等部分资产价格有所反弹”的现实并存。在金融机构服务维度,同样也存在结构性问题,银行业“部分领域同质化竞争严重”与“普惠金融潜力空间巨大”并存。曹国岭教授指出,“当前,构建更为有效完善的金融控股集团供给体系迫在眉睫,需要监管层面及金融机构共同努力。”

中资行外资股东撤退,金融控股集团迎机遇

近日,银监会发布了《关于修改<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的决定》,“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作为发起人或战略投资者入股中资商业银行,参照关于境外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或战略投资者入股中资商业银行的相关规定”。

持股比例上限限制了外资股东提高话语权的可能,叠加外资股东自身遭遇的经营困境及战略布局调整等因素,让不少外资股东在近年选择撤出对中资商业银行的投资:减持对象从最初的国有大行,逐渐扩大至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现已波及中小银行。

对此,曹国岭教授表示,持股上限保持不变也好理解,毕竟从监管的角度来看,金融安全应该是放到第一位的,尤其是对金融业这个管理风险的行业来说。

实际上,随着市场金融需求的爆发,传统金融业的经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人们的需要。由于监管变化、业务成熟,多家银行金融机构要将精力和资源聚焦自身业务,因此,不少金融控股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层出不穷。并且,在未来,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这一运作模式将会成为主流,对传统的金融业的经营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管理模式的变革,给现代金融业带来了很多新的机遇和发展。

纵观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由于刚刚起步,尽管组织形式各有不同,与国外成熟的金融控股公司相比还有一段距离,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潜力无限。

“我国金融改革步伐正提速向前,金融混业经营趋势也越来越明晰。”曹国岭教授认为,“随着客户对金融企业提供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和深入化,监管层对业务创新和牌照逐渐放开,单一业务的聚集效应在减弱,全产业链的金融模式应运而生,金控将成为金融领域的重要趋势之一。”

从国内的经济形势看,全国经济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时期,传统产业转型难、新兴行业融资难,多层次资本市场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也是解决新兴行业和应对经济下行的迫切需要。而大部分新兴产业由于资产规模小、担保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收紧对其贷款发放,金控集团的建立将补充对新兴行业的资金需求,提供比间接融资更有效的多层次资本支持,有效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发展。

从监管环境角度看,金控平台混业趋势推动业务创新和综合监管。目前,我国监管模式正从多边监管(分业监管)向综合监管模式渐进过渡,“一行三会”在职能上无法逾越的局限性有望被打破。金控模式中的多牌照金融资源由平台集中掌控,符合全能监管思路,即全部监管机构集中于一家监管机构内,将有效避免监管重复、缺位、监管机构间协调不当等问题。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业务交叉不断增多,分业监管的效率正在逐渐降低。因此,监管体制也会做出相应调整。

“目前,我国正在鼓励民营资本设立金融控股公司,同时大力推进金融控股集团混业经营模式,这对于提升金融业整体的行业集中度有较大帮助。”曹国岭教授自信道,“虽然目前刚刚起步,但金控混业经营模式未来前景广阔”。

普惠金融是金控混业经营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政府、监管机构都在鼓励发展普惠金融。去年12月31日,国务院出台了“普惠金融五年规划”,确立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保障手段。

曹国岭教授指出,在银行业转型和金融控股集团突围的关键阶段,普惠金融不仅是金融机构及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应尽义务,也是金融控股集团混业经营模式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毋庸置疑,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的根本途径就是“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普惠金融”,而“普惠金融”顾名思义,就是既要“普”,又要“惠”,其中“普”是数量维度的要求,“惠”就是质量维度的要求,两者缺一不可。曹国岭教授强调,“普惠”必须紧贴时代的变迁,对接普通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挖掘身边无处不在的金融服务需求,而这一切必须通过创新驱动来实现。

金融控股集团怎样才能做到“普惠”?曹国岭教授提出,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让金融服务覆盖到更广泛的人群。“比如很多上班族白天工作很忙,无暇去银行,晚上下班后,银行网点已停止营业。受成本、管理、安全等因素制约,金融机构不可能无止境地通过扩张网点数量和延长营业时间来解决上述两个“一公里”问题。这时,就应通过科技创新,大幅提升金融机构服务渠道的覆盖面。可以对网点进行智能化、轻型化的改造,运用“远程视讯柜台”,布局社区银行、智能网点,实现金融机构及银行有形服务渠道低成本、高品质的延伸。通过引导行内外客户便捷使用线上渠道,降低金融服务对有形渠道的依赖。通过产品创新,减少客户获得金融机构及银行服务的限制条件。通过特色升级,基于大数据分析,推出‘主动送贷上门’的融资服务功能。”

只有通过不断创新的手段,加强金融机构与客户建立高频度的服务联系,深度挖掘客户需求,才能为提升服务品质创造条件;同时,通过金融机构实现金融服务的快速推广和复制,形成规模效应,才能为实现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曹国岭教授强调,作为金融控股集团业务转型发展的一片新蓝海,普惠金融是银行从“竞争白热化”到“占据空白点”的理性抉择,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银行参与其中。同时,他提出了发展金融控股集团的三个必要条件:金融机构要有服务普罗大众的情怀;要有卓越的风险控制技术;要有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放眼未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和科技的日新月异,金融控股集团混业经营模式,具体服务形态可能要发生难以想象的变化。”曹国岭教授感叹道。

“金控平台拥有丰富的金融资源,可实现金融与产业资源的有效对接,业务合作渠道更加多元,信息资源及时共享,大大降低业务板块之间在交易中产生的搜寻和谈判成本。但要想持续发展,仍要矢志不渝的坚持以下四方面的原则。”曹国岭教授表示,“其一,以服务国家战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行业稳定与金融安全为行动纲领与根本遵循,深化自律服务理念,提升自律服务效能;其二,坚定不移地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和信用建设,推动资产管理业务回归本源,专注主业,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天职,发展多层次、多元化、互补型投资工具,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全面、主动发挥机构投资者功能价值,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其三,坚定不移地将防控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依靠强有力的风险监测、风险排查、应对处理、应急处置和风险问责等综合措施加强风险防控能力建设,确保资产管理行业稳定与安全;其四,坚实不移地深化资产管理行业改革,着力加强机构内控建设,深化金融控股集团公司治理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党的领导统领自律工作全局,建设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的员工队伍,与行业机构一道,共同建设一个强大、有社会担当的金融控股集团公司行业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