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混改”闹乌龙 是谁开了个坏头
2017-08-18 12:34:41 来源:中国金融观察网
历经近1年的时间,中国联通“混改”方案终于落地。8月16日下午,中国联通在港交所、上证所和联通香港官网发布“混改”方案。然而,首批信息公布5个小时候,联通A股公告即被撤回。
当日夜间,联通再发公告称:因技术原因,公司已申请继续停牌,将在三个交易日内披露非公开发行预案和其他相关文件并复牌。
根据在香港举行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国联通披露的路演材料,14家参与“混改”的投资者中,互联网和IT企业占到8家。根据“混改”方案,联通将以每股6.83元价格向中国人寿、腾讯、百度、京东、阿里巴巴等企业发行90.37亿股A股新股。
“混改”方案首发即闹“乌龙”,事件背后也可看出参与改制各方利益之间的纵横博弈。中国联通希望借助外部资本力量,一方面实现业务协同、战略互补,一方面推进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改革,提升组织内部活力,实际上这也是所有涉及国企“混改”的根本目标。
2017年被称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落地之年。国企开启改制之门,经验累积至今,教训颇多。2014年,身处“混改”前列,中信国安引入民资一事引发广泛关注,无论是企业自身还是政府、市场人士都希望以此树立国企“混改”标杆,但最终,五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以80亿元的价格,拿下了中信国安近80%的股权,这被媒体称为“世纪大拍卖”,增资扩股价格与净资产的倒挂一度引爆了舆论,质疑不绝于耳。
“混改”估值依据缺失
国安集团业务链条广泛,据其官网显示公司经营涵盖金融服务、信息产业、旅游及资源开发、葡萄酒、文化地产、养老等业务,“混改”前旗下控股两家A股上市公司,中信国安(000839.SZ)和中葡股份(600084.SH)。
截至2012年末,国安集团合并资产总额为826.35亿元,合并净资产高达155.11亿元。2012年,国安公司完成营业收入420.09亿元。
2014年8月6日,中葡股份、中信国安发布公告宣布完成“混改”。根据公告改制前,国安集团由中信集团100%控股。改制和增资扩股后国安集团股权结构变更为:中信集团持股20.945%,黑龙江鼎尚装修工程有限公司持股19.764%权,广东中鼎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7.787%,河南森源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5.811%,北京乾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5.811%的股权,天津市万顺置业有限公司持股9.882%。国安集团注册资本由人民币15亿元增加至人民币71.6177亿元,公司再无实际控制人。
5家公司以56.6亿元现金获取80%股权引起哗然。据媒体报道,2014年3月,一位股东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询问“公司和中信集团什么关系、到底有没有传言中的股权合作”等,资方之一森源电气回复称,“经公司查询,公司控股股东河南森源与国安集团签订了《增资扩股协议》,同意河南森源以现金出资16亿元对国安集团增资,增资后持股15.811%”。
增资后,国安集团注册资本由15亿元增至71.6177亿元。经简单计算,河南森源的入股价为1.413元/股。如以该入股价推算,这5家民企只要花费80亿元,就能取得2012年净资产就有155亿元的国安集团近79.055%股权,而这部分股权对应的净资产就有122.5亿元。
中信国安“混改”资产评估项目由中联资产评估集团操刀,评估公司将公司净资产评估值认定为21亿元,5家民营公司以此为参考进行增资扩股,但是这一标准却因未在市场公开而备受质疑。
《学习时报》前副编审、著名学者邓聿文就此评论,国企本身的公开性就差,在这种情况下,“混改”如何来保证资产评估和定价的合理性是一个难题,若定价过高,外部资本肯定不愿进入;若定价过低,又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这就涉及到公平定价问题。但公平定价势必要求混改过程充分透明,程序合法公正,信息披露充分,如此,监管也才有效。
然而,中信国安具有标志意义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案例,却含含糊糊、不明不白。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2013年10月,国安集团便开始签订有关增资扩股的协议,但是并未及时发布这一信息。中信国安2014年2月,已经基本完成的改制直到8月6日才通过下属上市公司披露。“混改”中相关估值依据关键财务数据并未经过公布以及认定,细节性信息也并不透明,涉及两家上市公司仅以迟到的、模糊的公告,就向市场抛出了“重磅炸弹”。
知名财经评论家、财经专栏记者叶檀对此表示,如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初始的大案例想成为未来制度性依据,通过国安集团的公开增资扩股展示改革的决心,展示此次改革与以往不同,是在法治的框架下运行,这是增强市场信心、增加政府公信力的最好契机。评估程序、净资产估值与同行业类比、选择战略投资者的依据,等等,上述关键信息缺一不可。反观中信国安的做法,与法、与理、与情,都说不过去。
买家卖家实力悬殊
国企“混改”中最重要的“公平、透明”原则,中信国安已经先失一城,那么借民资、市场之手“盘活”国有资产的目标能否被达成?答案也并不那么肯定。
“混改”对资方虽不设限,但要想带动庞大国有资产焕发效率,企业规模、运营经验、资源配置上应大致实力相当。反观参与中信国安“混改”的5家企业,除了河南森源,另4名新晋股东均跟地产相关,但都低调而神秘。
工商资料显示,鼎尚装修成立于2008年,法定代表人曹立春,注册资本5000万元,股东分别为范树春和曹立春,经营范围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
有券商人士质疑,“能跟中信集团攀上合作,实力应该很强。怎么会把这么多股权出售给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地方装修公司。”
国安集团未来三当家广东中鼎,则是一家地道的房企。工商资料显示,广东中鼎成立于2000年8月,法定代表人谭丽明,注册资本4.1888亿元,出资股东分别为谭霖高、谭丽明、谭霖喜和上海长江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其董事长为谭霖高。
虽为房企,但中鼎的业务范围却并不那么“聚焦”。国家审计署一份《关于200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曾涉及广东中鼎。该报告称,“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广州办事处以3.18亿元价格将涉及90户企业的44.75亿元债权‘打包处置’给广东中鼎集团公司后,又受中鼎公司委托进行处置,并按处置所得金额的4.35%收取服务费,截至2004年4月底,已收取753.5万元,该办参与人员人均分得36万元”。
但最终审计署抽查其中两项债权发现,当时广州办事处均以零价格出售给中鼎公司,但“转手再处置时价格就分别为7500万元和2700万元。”
国安集团未来的五当家北京乾融,经营范围是项目投资、管理等,2014年5月投资了北京裕泰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并控股北京市天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工商资料显示,北京乾融成立于2011年,法定代表人梁勉,注册资本1亿元,北京富润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富润)和北京顺德广告有限公司(北京昊润)分别出资7000万元和30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富润的控股股东又是北京乾融。北京乾融和北京富润出现了“相互控股”现象。环形持股之类的股权结构主要作用是隐藏实际控制人或真实控股股东、虚增注册资本、反收购等。
五大资方企业规模相差巨大,且各怀心事,很难相信中信国安“混改”之后还能清白示人。有市场人士评价,国安集团给“混改”开了坏头,如果它被视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代表,那么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打击将是长期的。
现阶段,恰逢中国联通“混改”关键时刻,尽管开局不利,市场和公众还再等待最新消息。人们最不想看到的是,小部分人在改革攻坚阶段借机牟取私立,弃民生不顾。
对此,著名经济学者荣剑撰文示警,近年来,国企改革毫无进展,反而呈现出大幅倒退的态势,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开列的改革清单,几近废纸,在改革的名义下各种反改革的措却施堂而皇之地出现。打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旗号,对国有企业进行巧取豪夺,是一种最可怕最恶性的私有化,是对国有资产的公开盗窃,是权贵集团不断壮大的主要途径,必须引起国人的高度警惕。来源:中国金融观察
相关阅读
- (2020-06-08)跨越时空,云端闪耀,第五届中国智能建筑节圆满落幕
- (2020-06-08)五六天后:科学减脂 专业营养师团队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 (2020-06-08)谜茵焕肤精华:开启非入侵式医美级护肤体验
- (2020-06-08)苏宁金融助力小微商户“绽放”:这笔资金太及时了!
- (2020-06-08)草本与咖啡的结合——品晟咖啡强势登场
- (2020-06-08)艾德证券港股打新京东|大有机会博10%的收益,来不来?
热点推荐
- (2021-08-26)沪指三连阳 业绩暖色烘托周期股行情
- (2021-08-26)国泰君安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10月或迎消费复苏时间窗
- (2021-08-12)322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只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 (2021-08-12)A股盘面凸显两大积极信号
- (2021-08-11)白酒行业指数创六年来最高单日涨幅,市值一日暴增逾3000亿元!市场信心源自哪里?
- (2021-08-11)7月份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高11.1% 机构称快递板块极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