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朱建安 朱赫艺术双个展在上海M50“26空间”盛大开幕

2017-09-26 14:36:49 来源:中国网

2017年9月16号下午三点,著名艺术家、工艺美术大师朱建安与知名青年艺术家朱赫的艺术双个展于上海莫干山路26号低调开幕。尽管这次画展前期没有做许多宣传,但还是陆陆续续来了不少收藏家、艺术家,以及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这在平时寂静的苏州河畔,引起了热烈轰动!

展览海报

《谈朱赫的艺术》

文:威廉

朱赫出生在景德镇御窑厂旁边的一个艺术世家,从小对艺术耳濡目染。他的爷爷是民国著名陶瓷艺术家朱明,民国时期的珠山八友经常在朱家老宅里进行艺术雅集。出身在这样的家族,年幼的朱赫无疑能够学到很多东西。朱赫从3岁接触并学习米罗、毕加索的绘画方式,他完全是根据家中现有的资料和资源进行选择性学习。8岁的时候,开始阅读美术史相关图书,12岁的时候已经学习了完整的一套耶鲁大学素描教程和列宾美院的一些研究生级别素描的课程。也正因生活经历不同,同龄人会把朱赫当作是古怪、独特的人。

展览现场

那时朱赫热爱着城市中的古典文化,他来到西安美院学习建筑设计,优秀的建筑空间总是能给年轻的艺术家带来灵感。在攻读柏林艺术大学硕士期间,朱赫创作了一系列富有想象的黑白作品,并且不可思议地选择了用绘画的语言创作动画!如果建筑设计是空间的维度,那么动画则是时间的艺术。他最终自己作曲配音,完成了一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手绘动画《蝶梦》,同时,其元素取材于景德镇民间青花。

早在2009年,朱赫的素描作品就刊登在当年美院校刊的封面。2014年,几张表现主义的版画作品在柏林艺术大学年展中展出,同年,实验动画作品也入选了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在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在上海举办了三次个人艺术展。2016年m50举办的“画与雨的世界”个展,“新民晚报-大学版”进行了整版专题报道。

展览现场2

朱赫的作品大多是具象的,但实质上内在是抽象的语言与图示。事实上,朱赫从印象派、后印象派、德国表现主义、抽象主义和中国写意绘画中寻找了灵感,也找到了自己的风格。

东柏林的车站

《东柏林的车站》中可以看到强烈的阳光,能从梵高的画里面找到类似的太阳。但朱赫似乎表现地更加强烈和沉思,具有写意的造型笔法贯穿整个画面,让人看到了绘画的一个新的方向。

南京东路

《南京东路》是一个风景加群像作品。让人联想起毕沙罗街景,但是其实毫不逊色于印象派大师的作品。因为朱赫还是用了特有的写意方法,精确地抓住了各个人物的感受。把画家亲眼所见的感受传递给大家,迅速确切,一气而成。

《建安如是说》

对创作的喜爱,是源于心灵的需要和绘画本身的美。不仅停留于表面物质的层面。艺术的意义是思想的力度和深度。真正的“表现”是在完成所谓修养的过程。以一种什么样的角度去表现画面空间的形式与一个人的情趣相关。于是,个性化的本质是绘画呈现出新鲜而又陌生的图像,所谓陌生的出现才让视觉有了全新的诠释。

朱建安作品

当然,无论如何表现,其绘画的最基本的东西需要较好的掌握,如:构图、明暗、色彩、对比度、造形的方式和方法。这就是构成画面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在对比中相互冲突相的结构。节奏感和想像力,有意图和无意识,笔触之间的肌理中,在那必然的偶然中所产的视觉空间,来表现情感,来完成形式的特征风格和符号样式。没有强烈的个人特点就失去作为艺术存在的意义。

朱建安 作品

艺术其应该放眼世界,表现具有“世界性”。在此其中,有民族性地域特征。关键还在体现艺术家自身的特点。所谓形式和内涵的共存。艺术不是简单为了艺术而去艺术,而是通过表现可揭示存在的意义。可表达对生活的方式、态度、观念。所谓文学性的诗情画意,所谓哲学、美学观、视觉、视野有共同本质的规律,如何运用造型艺术语言来表达画面效果。

艺术爱好者仔细观察作品

艺术不仅是唯美,而是在塑造中对于文化进行思考,对习俗的承传。艺术当随现代,表现时代的特色,倡导艺术对生活的提升,让艺术去美化人生。但艺术的表现力在于对艺术的理解,这种理解也在于鉴赏力,就是喜欢什么类别的艺术,就会相映的产生什么类别的作品。艺术可能是一种智慧的表达,没有高尚的品格很难高贵起来,不经意才最好,可这不经意的留露,是需要多少年的磨练,艺术很艰难,但也很容易。天才的游戏也是在千辛万苦中获得出来的。

朱建安与友人合影

此次展览将于2017年10月2号结束,趁此次展览这么难得的机会,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们赶紧前去参观吧!

展厅

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