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相传在二月二这天,药王爷救过一条龙

2018-03-18 17:02:53 来源:中国网

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二月二”是俗称,节名叫“青龙节”或“春龙节”。这个节在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中极为重要,到了二月二,意味着从腊月开始的过年活动正式结束,农工商学仕新一年打拼从此正式开始,由于农民从这天起该开展耕种活动了,二月二因此又被称为“春耕节”或“农事节”。

民间流传着关于二月二的几大俗:

一、特别是男孩子,都要理发,谓之"剃龙头",据说在这一天理发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也有要想鸿运当剃头的寓意。

二、二月二这天有炒豆子的俗,古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锅里嘣豆豆,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降雨保丰收。

三、二月二还有"龙抬头,吃猪头"的惯。人们纷纷购买猪头肉,希望新年有个好兆头。

这些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此外,全国很多地方,尤其是西北地区的人们还有二月二这一天上山祭拜药王孙思邈的俗。有着“关中第一庙会”美名的“药王山二月二古庙会”,就是这个原因才传承下来。

千年来,祈求健康长寿的人们,都会在这一天登上药王山,祭拜药王孙思邈。孙思邈是唐朝京兆华原人,是著名的医师与道士。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相传药王曾经坐虎针龙,也就是为龙针刺治疗,一个普通人和神话当中的神兽,怎么会有交集?

龙是古代神话中四大神兽之首,《说文解字》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本草纲目·翼》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这也就是我们现在在故宫等文物古迹看到的龙的形象。

康熙年间由江慎修居士编攥,印光大师鉴定成书的《放生杀生现报录》就记载了药王孙思邈和龙的一段故事。

相传农历二月二日,药王孙思邈曾在路上遇见龙,龙化作老人家前来找他诊治,由于龙得病异常,需要龙显出真形,方能给它治疗。忽听天空中隐隐约约地响起雷声,龙正要现出真身。药王并不害怕,想起百姓,急忙大声对龙说:“我们这一带的人都没有见过龙。瞧见你的怪模样,会把人们吓坏的!”

于是,龙缩回了头,在云里面说:“那怎么办呢?”

药王说:“这样吧,你先想办法到我家里去。

过了一会儿,乌云徐徐落在了山腰。

孙思邈刚刚走进自己的院子,突然“通”地一声,院中石壁上出现了个大洞,洞中伸出了那个龙头。

龙笑嘻嘻地说:“我从没有人烟的后山山脚穿到了这里,身子都藏在山里面,不会惊吓人们了吧?”

药王急忙开始给它诊病。这时隔壁邻居偷偷看见此情景,这位邻居一直对龙心生好奇,于是找来纸笔,照着龙的模样开始画了起来。

龙喝了药王配制的药和被药王针灸后,感觉好了很多。但是,也察觉到隔壁有人偷看,于是,道谢后就飞走了。邻居的画也只画了一半,“神龙见首不见尾”、“药王坐虎针龙”的典故据说就来源于此。

后来,龙听说药王孙思邈要在耀州五台山(今药王山)修成正果,它为了报答诊病之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当时治病留在后山的洞中,钻了一孔四十多里长的石洞,帮助药王于农历二月初二赴位成果。

孙思邈最著名的医书《千金方》,据传说也是龙王所赐的医书中得到灵感撰写。

人们为了纪念药王孙思邈,每年二月二会上药王山赴会朝庙,烧香吊表。药王与龙的传说也流传下来。

时至今日,农历二月二的一些俗一直保留下来,而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美好追求也有增无减。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的工作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脑,手机,现代人都成为了低头族,而由此引发的颈椎问题越来越普遍。2016年开始颈复康药业把农历“二月二”这一天确定为“颈复康日”。在这一天,我们祭奠药王孙思邈,祈求健康,感谢他对人类做出的贡献;另外在这一天颈复康药业向广大低头族发出提醒,多做抬头运动,关注颈椎健康。

作为一家以治疗风湿骨病产品为主的中成药制造企业,颈复康药业一直秉承“传承中华古文明,倡导健康新文化”的企业精神,致力于全方位改善全民脊柱健康,履行承诺,践行社会责任。连续三年设立“二月二,颈复康日”,不断提醒,时时关爱,成为业内佳话。

更多精彩: 华尔街财经 http://news.xy17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