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住宅用地成交数量金额双降 有哪些原因?
2018-11-14 09:41:48 来源:证券日报
尽管当前土地出让金总体仍处于历史高位,但从近期多家房地产研究机构发布的土地市场报告可以明显发现,虽然土地供应数量明显增加,可土地市场却已开启降温“开关”。
如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受其检测的300个城市中,虽然共推出土地2628宗,环比增加11%,但实际成交土地却只有1845宗。其中,住宅类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共成交588宗,环比减少16%,同比减少38%;从土地出让金来看,10月份土地出让金总额为2869亿元,环比减少9%,同比减少28%。
“临近年底,土地市场供应加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各地在全力保证年度土地供应目标的完成。”昨日,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受市场层面影响,各地土地供应目标完成度差异较为明显,导致部分城市土地供应集中在年底释放。从全年土地成交数据来看,受房企拿地谨慎度提高、房企销售走弱致现金回流慢、资金链紧张等因素影响,土地市场已出现降温明显,尤其是土地流拍现象更是时有发生。
来自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仅10月份,一二线城市住宅土地的流标数量就以达到44宗,年内合计流标更是高达259宗,同比上涨176%。
张波分析称,从今年土地市场流标数量的增多,可以切实感受到“地王”地块的销声匿迹,而这作用在土地市场的直接表现就是“面粉降价”、楼市降温。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限价因素影响,导致房企对于未来的房产上市交易价格持有更为保守的预期;另一方面,在楼市调控不断从严且不放松的背景下,也让房企对于未来楼市走势不抱有乐观态度;再者,虽然上半年央行向市场投放了更多的资金流动性,但对于房企来说,融资难依然是摆在面前暂未缓解的问题。资金压力的骤增也是房企拿地更趋谨慎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在当期土地市场热度偏低的背景下,更加有利于整治闲置土地的推进工作。而对于时有发生的土地流拍现象,该分析人士预计,在市场和企业关于地价的“磨合期”度过后,土地挂牌价格应当会更加符合企业预期,流拍现象同样有望趋缓。本报记者 杜雨萌
相关阅读
- (2020-06-08)跨越时空,云端闪耀,第五届中国智能建筑节圆满落幕
- (2020-06-08)五六天后:科学减脂 专业营养师团队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 (2020-06-08)谜茵焕肤精华:开启非入侵式医美级护肤体验
- (2020-06-08)苏宁金融助力小微商户“绽放”:这笔资金太及时了!
- (2020-06-08)草本与咖啡的结合——品晟咖啡强势登场
- (2020-06-08)艾德证券港股打新京东|大有机会博10%的收益,来不来?
热点推荐
- (2021-08-26)沪指三连阳 业绩暖色烘托周期股行情
- (2021-08-26)国泰君安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10月或迎消费复苏时间窗
- (2021-08-12)322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只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 (2021-08-12)A股盘面凸显两大积极信号
- (2021-08-11)白酒行业指数创六年来最高单日涨幅,市值一日暴增逾3000亿元!市场信心源自哪里?
- (2021-08-11)7月份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高11.1% 机构称快递板块极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