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评知网涉嫌垄断:用公共论文筑垄断高墙
2019-02-22 10:52:25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一个愿买,一个愿卖,看似是市场行为,但用户在与知网的价格谈判中几乎没有议价能力。更何况,知网垄断地位的形成,并不完全是市场造就的。比如,按规定,本科生以及硕博生,其论文都必须通过知网查重,才能够顺利获得答辩资格并从高校毕业。”
最近,知网掉进了舆论漩涡,其垄断学术资源的话题备受公众关注。
舆论关注知网,实在是苦知网久矣。作为我国最大的文献库,知网收录了95%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学术资源,是人们使用频次最高的检索和下载学术资源的网站。高校和研究人员,做学术研究很难绕开知网。但知网的服务费用却连年涨价,让高校直呼“用不起”。
因为不满涨价,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大学,曾一度停用知网。据武汉理工大学介绍,知网对该校2010年到2016年的报价涨幅竟高达132.86%。对个人用户而言,研究人员从知网下载自己的学术论文,还要付费,也真是槽点满满。知网充值余额不退的霸道做法,还引得用户将其告上法庭。
一边是师生的学术成果上传到知网几近是白给,知网支付给部分作者的稿酬或版税非常低;另一方面是知网年收入近10亿元,毛利高达58.83%。这种暴利收费模式很难说是合理的,也难怪有人批评知网用论文赚钱,让学术成为一门生意。
有论者认为,知网进行数据整理、运营,需要投入,都有成本。用户购买知网的服务,是一个市场行为,知网作为企业不是做公益。但首先,学术论文是一种公共资源,学术论文的共享是开展学术交流的基础。知网作为我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的一部分,承担着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的功能。这就决定了知网并不是纯粹的市场主体,而是一个公共企业,应该体现一定的公益性,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连年涨价获取暴利,阻碍了学术资源分享和学术传播,也违背了知识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初衷。
一个愿买,一个愿卖,看似是市场行为,但用户在与知网的价格谈判中几乎没有议价能力。一位学校图书馆领导曾对媒体表示,知网每年都在以超过10%的涨幅向学校报价,且所报价格均是“死数”,没有一点谈判的余地。在一个正常的市场环境下,买方和卖方之间,应该是平等地位。买方几乎没有议价能力,谈何平等?更何况,知网垄断地位的形成,并不完全是市场造就的。比如,按规定,本科生以及硕博生,其论文都必须通过知网查重,才能够顺利获得答辩资格并从高校毕业。
知网之所以有连年涨价的底气,还在于目前尚无其他更好的数据平台可以取知网而代之,用户虽然不满,但是难以用脚投票。北京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虽然一度停用知网,但最后还是妥协了。而这种局面的形成,不得不说尴尬。
降低学术资源传播的门槛,知网当正视自身的社会责任,在商业性和公益性之间找到平衡,不能打着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的旗号获取政策支持,又垄断公共学术资源进行高收费,回避社会责任。两头都要占,显然说不过去。
政府也应对相关数据库的商业化运作进行规制,降低学术分享和传播的门槛和知识获取成本。同时,高校之间学术资源的共享平台和机制也有待加强,目前已经有一些学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了免费的检索、下载。当有了可供替代的平台,知网也就会收起它的强势。
相关阅读
- (2020-06-08)跨越时空,云端闪耀,第五届中国智能建筑节圆满落幕
- (2020-06-08)五六天后:科学减脂 专业营养师团队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 (2020-06-08)谜茵焕肤精华:开启非入侵式医美级护肤体验
- (2020-06-08)苏宁金融助力小微商户“绽放”:这笔资金太及时了!
- (2020-06-08)草本与咖啡的结合——品晟咖啡强势登场
- (2020-06-08)艾德证券港股打新京东|大有机会博10%的收益,来不来?
热点推荐
- (2021-08-26)沪指三连阳 业绩暖色烘托周期股行情
- (2021-08-26)国泰君安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10月或迎消费复苏时间窗
- (2021-08-12)322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只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 (2021-08-12)A股盘面凸显两大积极信号
- (2021-08-11)白酒行业指数创六年来最高单日涨幅,市值一日暴增逾3000亿元!市场信心源自哪里?
- (2021-08-11)7月份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高11.1% 机构称快递板块极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