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著名书法家林景怡作品欣赏

2019-12-03 17:19:01 来源:新众网

林景怡,字秋璇,号悦庭。祖籍广东茂名,长住北京,师从欧阳中石先生。幼承家学,专攻书法。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会秘书长,御林传媒艺术顾问,鼎盛传媒艺术总监,华侨书画院副院长,《艺术人生》艺术顾问、《中国榜样》总策划、《当代中国著名艺术家》执行总编、《盛世名家》主编、主持撰写中国书法理论二十余部。致力于国际文化的推广和交流。作品被泰国大使馆、法国大使馆、埃塞俄比亚大使馆、俄罗斯大使馆、意大利大使馆、越南大使馆等国内外重要机构收藏。

(欧盟代表团团长郁白大使接见林景怡)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这精彩的一段话,我觉得用在青年书法家林景怡的身上恰恰合适。

林景怡幼承家学,在书法上用功极深。十九岁还上大学的时候便在政府挂职锻炼,二十多岁便给陈绶祥、姚治华、孙恩同、鲁光、赵忠祥、王悲秋、崔自默、梅墨生、陈鹏、高译、曾迎春、师恩钊、秦龙、何水法、赵小石、郭正民等名家写序作文,并主持编写了《当代著名艺术家》《翰海文心》《盛世名家》等颇有影响力的著作。三十出头岁已冠盖京华,在亚美尼亚、泰王国等许多驻华使馆为各国大使教授书法。

(林景怡赠送西班牙总统书法作品)

在她赠送各国首脑的作品中,流露出用笔的苍劲和发自内心的从容与自信!越来越多的驻华大使及夫人在她的熏陶下,开始接触并认识书法,甚至对中国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欧阳中石先生告诉她“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彩,切实如需”,一直以来,她也坚守为其国际教学的不二原则。实践证明,文化是没有国界的。笔墨不仅仅是文人的“游戏”,在“游戏”中,我们增进了文化互动和民族感情,更体现了中国文化外交的软实力。

(林景怡与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交流工作)

在北京定居的这些年里,她转益多师,受到欧阳中石、权希军等大家的亲炙,书法艺术一日千里。忘我的刻苦加上过人的悟性,形成了她鲜明的艺术风格。她于欧体用功甚深,一练就是二十多年,后来在首都师范大学的系统训练,使她在书法上博采众长,融汇百家,自成一格。为了练好魏碑,她多次问道龙门;为了练好行草,她几回寄居长安。在碑帖石刻中,她与古人神交,通会之际墨采神驰,鸾飞鹤舞,凤翥龙翔。

(林景怡为黄静波先生百年诞辰题字)

书法,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国粹艺术。浓、淡、枯、润、疾、徐等诸多因素都关系到一幅作品的成败,所以,做书家最难。林景怡的作品,缓处如暮雨轻烟,小弦窃窃;疾处如万壑奔雷,大弦嘈嘈;刚处如群峰戟列,勒马回车;柔处似弱柳扶风,闲花照水……空间布白,笔意气势相得益彰,宛如交响乐章,雄浑处不失婉转,柔美处启承恢弘!《书谱》提到,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

(唐国强先生收藏林景怡书法)

难能可贵的是,她年纪轻轻,便书文并举。在与京城名士交游过程中,应对如流,才思不凡。近期应邀书写作品,她一挥而就,可谓厚积薄发。这也是她少年辛苦,未惰寸功的成果。

(林景怡为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新闻发布会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