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产后如何修复盆底肌,这5大误区要避开

2020-02-11 17:36:47 来源:新众网

产后康复是每一位产后妈妈都要做的事情。在医院生宝宝,待出院的时候医生都会嘱咐妈妈们产后42天要来医院复查。这个检查是为了了解宝宝的发育情况和妈妈的身体恢复情况,非常有必要!

妈妈的产后康复情况主要是对子宫、盆底和生产伤口的恢复情况进行检查,此外还有体重、血压血糖、血尿常规检查。在这些检查中,盆底的检查尤为重要。

关于产后盆底肌修复,很多产后妈妈都有所耳闻,但很多妈妈们对盆底肌存在着一定的误解。今天,就来跟大家好好说说产后康复盆底肌修复的那些“误区”,你千万不要犯!

误区一:反正我现在没有什么症状,不用进行盆底肌修复了

有些妈妈生产完之后身体没什么明显的不适,如漏尿、下腹部坠胀、腰背疼痛等,就觉得自己不需要做盆底肌修复了。其实不然,妊娠和分娩已经让你的盆底功能受损了,虽然现在没啥明显的症状,但是数月或者几年之后你的身体会逐渐出现腰背痛,漏尿、子宫脱垂等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表明--妊娠和分娩是造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最主要素,因此建议女性在产后42天能够去医院进行盆底功能筛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误区二:我产后都一年了,再做盆底肌修复也没有什么用

在临床中经常可以看到生育两年仍然有产后腰背酸痛、下腹部坠胀、漏尿的女性。虽然已经错过了最佳恢复期(产后42天-一年内),但只要开始就还不晚。一定要选择正确的盆底肌修复方法,坚持锻炼,依旧可以取得良好的康复治疗效果。

误区三:盆底肌修复锻炼不就是缩肛运动吗?

盆底康复并不只是缩肛运动,盆底肌修复主要是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进行康复,其中包括尿失禁、轻度器官脱垂、慢性盆腔疼痛、性功能障碍等。目前的盆盆底肌修复手段也是多样化的,比如: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核心力量训练、PNF(本体神经肌肉控制技术)、垫上运动等。这些最好在专业康复医师和产后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专业的盆底肌修复仪器,自己在家锻炼。大悦盆底康复治疗仪,兼具电刺激与生物反馈两种医院常见疗法,针对不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内置了上百项康复方案。还有游戏模式,治疗时可一键切换,增加锻炼的趣味性。治疗过程安全有效,也更轻松有趣。

误区四:还想再生个宝宝,现在不需要进行盆底肌修复

有的妈妈以为反正要再生第二个宝宝,现在暂时也不需要做盆底肌修复。还有的妈妈觉得,产后出现漏尿、下腹部坠胀等问题是月子没有坐好的原因,等生了第二个,再好好坐月子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了。这个观点根本就是大错特错。生完第一个宝宝之后,产后妈妈的盆底肌已经受损了,如果有了问题还不及时进行修复的话,那么问题就会在第二次怀孕的时候变本加厉。因此,生完宝宝后,妈妈们一定要抓住产后盆底肌修复的最佳时期,一胎留下的损伤不要留到二胎再修复!

误区五:剖腹产不需要做盆底肌修复治疗

阴道分娩才会对盆底肌造成损伤,真的是这样吗?

不管是剖腹产还是顺产,都会导致盆底肌受损。怀孕时,随着胎儿体积的增大,盆底组织也承受了巨大的重力,从而导致盆底损伤,使得盆底肌肉张力减退、肌肉纤维断裂。同时,为了保证胎儿能顺利分娩,妈妈们的身体会分泌松弛素,这也会导致盆底肌损伤。因此,不管是顺产还是剖腹产,这种盆底肌损伤都是存在并且相等的,并且怀孕次数越多,盆底肌损伤越严重。另外剖宫产也有一定的危害,比如术后粘连、子宫疤痕修复不良等,也会给产后的妈妈带来很多痛苦。因此,不管选择顺产还是剖宫产,都需要做盆底肌修复。

希望以上“盆底肌修复5大误区”的解开,能帮助更多妈妈正确认识盆底肌,在生产后用科学的方法恢复健康和身材,享受自己全新的生活。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