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个人信息、不随意接受他人扫码请求
2020-03-30 16:03:36 来源:人民日报
近年来,支付行业总体健康有序发展,但有些非法网络平台通过自建“跑分”平台,利用一些风险意识薄弱者贪图收益的心理,诱导其出租出借个人收款码,变相为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提供收款服务。近日,人民银行发布提示,提醒人们警惕“跑分”陷阱,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要随意接受他人扫码请求。
所谓“跑分”,实际上就是非法网络支付平台利用用户的二维码收钱。“跑分”一般有几个特点:一是参与者提供收款码给非法网络支付平台,同时也给非法网络支付平台缴纳一定的保证金;二是非法网络支付平台利用这些收款二维码进行收款;三是每当用户收到一笔款项时,对应缴纳的保证金就会相应减少,由此来完成一进一出的“跑分”行为,同时用户会得到一定比例的佣金。
“跑分”看似有利可图,实则危害很大。比如,用户在“跑分”平台诱导下,缴纳一定的代理费,若代理商跑路,用户将遭受资金损失。同时,在平台提供的大量真实个人资料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收集利用,会造成诸多不良后果,如名誉受损、推销电话或短信骚扰、接到诈骗电话、账户密码被盗等。
不仅如此,用户制作大量金额不同的收款二维码,用于“跑分”平台抢单,这些二维码被用于赌博、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中进行收款,其实就是洗钱。
专家提示,人们应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要因一时图利,随意出租出借个人银行账户、支付账户等,更不要将个人身份信息给他人使用。在日常线下购物过程中,人们要保护好付款码信息,不要随意将自己的付款码暴露在公开场所,以免被他人使用扫码设施扣款,造成个人财产损失。在网购消费时,要注意识别网站的真实性,不要随意打开可疑网站、下载可疑APP,尽量避免通过超链接登录网上银行、购物网站或第三方支付网站,防止因疏忽大意造成个人信息泄露。
专家建议,人们可以对个人银行账户或支付账户适当设置交易限额,以保护资金安全,谨慎开通小额免密支付业务。不要随意接受他人扫码赠礼品的请求,以防止个人信息被窃取,成为一些人“跑分”的工具。(记者柴今)
相关阅读
- (2020-06-08)跨越时空,云端闪耀,第五届中国智能建筑节圆满落幕
- (2020-06-08)五六天后:科学减脂 专业营养师团队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 (2020-06-08)谜茵焕肤精华:开启非入侵式医美级护肤体验
- (2020-06-08)苏宁金融助力小微商户“绽放”:这笔资金太及时了!
- (2020-06-08)草本与咖啡的结合——品晟咖啡强势登场
- (2020-06-08)艾德证券港股打新京东|大有机会博10%的收益,来不来?
热点推荐
- (2021-08-26)沪指三连阳 业绩暖色烘托周期股行情
- (2021-08-26)国泰君安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10月或迎消费复苏时间窗
- (2021-08-12)322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只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 (2021-08-12)A股盘面凸显两大积极信号
- (2021-08-11)白酒行业指数创六年来最高单日涨幅,市值一日暴增逾3000亿元!市场信心源自哪里?
- (2021-08-11)7月份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高11.1% 机构称快递板块极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