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看病“百万打底”,远程会诊开启普惠之门
2020-05-09 10:54:30 来源:壹点网
近年来,出国看病正逐渐成为一种新潮流。但从媒体为出国看病人群的画像看,这些患者在一线城市至少有两套房,花费百万打底。
中美跨境医疗领航者汉鼎好医友表示,这一说法基本符合事实。目前,出国看病仍存在较高的经济门槛,并不像某些中介所宣称的那么“物美价廉”。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一种平民化的海外医疗新模式横空出世。
美国医疗贵在哪?
美国的医疗投入远超其他国家,其在医疗水平、新药物、新技术以及医疗设备和服务上全球领先。通常美国一款新药上市后,需要3-5年以上才会进入中国市场。以癌症为例,我国癌症患者的总体五年生存率仅30%,而美国约在70-80%。
此外,美国还有大量新药、新疗法的临床试验,让一些求治无门的患者看到希望。而这些新药、新技术的研发,前期需要巨额投入,因此价格往往比较高昂。美国医生都是按照精英模式培养,医学教育全球领先,选拔也十分严格,这也意味着美国医生整体水平优良,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丰富且分布均衡,加上分诊预约制度完善等,美国医疗团队往往专业度、严谨度更高。
不同于国内医生单兵作战,在美国,多学科协作(MDT)制度十分成熟,特别是肿瘤,每个肿瘤案例都必须进行多学科讨论(Tumor Board),综合制定最匹配的治疗方案。这些正是美国医疗的真正优势所在,也是许多患者选择出国看病所看重的。
此外,美国医疗服务实行自由定价,政府无权限价。美国大医院因人员、管理成本高昂,在开单时会严重“掺水”,收费畸高。但保险公司实际支付费用远低于账单价格。
尽管美国人有保险买单,自付部分很少,可美国90%的医疗服务都是在医院体系外进行,患者往往选择直接去医生诊所看病,只有需要手术、看急诊等必要情况,才会上医院。这是因为,美国医生是自由执业,与医院只是协作关系,可同时供职于多家医院,且绝大部分医生都有私人诊所。直接找医生不仅高效,费用也比医院低得多。
可出国看病的中国患者 没有美国医保,往往只能按账单支付(通常现金支付可享受一定折扣),所付费用往往比美国本土医保患者高出3-5倍。而传统出国看病中介把患者介绍到固定几家大医院的国际部,不仅效率低下,自主性差,还要多花很多冤枉钱。
汉鼎好医友:让海外医疗真正普惠!
目前,出国看病的经济、精力、时间门槛仍较高,大部分患者其实并不具备出国看病的条件。如果说出国看病是受益于美国医疗最直接的途径,远程会诊则提供了海外医疗本土化、平民化的“快捷方式”。
汉鼎好医友创始人Henry Huang表示:“中美医疗各有所长。我们推出海外医疗‘普惠计划’,就是希望在中美两国医疗机构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整合中美医疗资源,普惠中国患者。”
作为上市公司汉鼎宇佑(300300SZ)控股跨境医疗平台,汉鼎好医友在美深耕医疗行业多年,拥有美国医疗营业执照和丰富的医药实体产业。在国内,汉鼎好医友已与200多家三甲医院共建“好医友国际医疗中心”,为患者提供了从线上会诊到线下治疗、随访的一站式闭环服务。患者最快只需24小时,即可预约到美国权威专家会诊,获取个性化治疗方案,并可在当地医院落地治疗,美国专家后续随访,实时跟进治疗情况。相较出国看病动辄上百万的花费,远程会诊是绝大多数患者都能承受得起的。只需花1%的钱,就能快速看美国权威医生。在汉鼎好医友的努力下,这项看似“高大上”服务在部分城市已纳入了当地医保,正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
经中美专家评估,确有必要时,再通过汉鼎好医友便捷赴美转诊,还可依据医保大数据帮患者审核治疗方案并与美国医院议价,至多可享账单费用80%折扣。待患者回国后,再返回当地医院与美国主诊医生远程随诊并接受后续治疗,有效解决了中美诊疗“断档”的痛点。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相关阅读
- (2020-06-08)跨越时空,云端闪耀,第五届中国智能建筑节圆满落幕
- (2020-06-08)五六天后:科学减脂 专业营养师团队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 (2020-06-08)谜茵焕肤精华:开启非入侵式医美级护肤体验
- (2020-06-08)苏宁金融助力小微商户“绽放”:这笔资金太及时了!
- (2020-06-08)草本与咖啡的结合——品晟咖啡强势登场
- (2020-06-08)艾德证券港股打新京东|大有机会博10%的收益,来不来?
热点推荐
- (2021-08-26)沪指三连阳 业绩暖色烘托周期股行情
- (2021-08-26)国泰君安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10月或迎消费复苏时间窗
- (2021-08-12)322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只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 (2021-08-12)A股盘面凸显两大积极信号
- (2021-08-11)白酒行业指数创六年来最高单日涨幅,市值一日暴增逾3000亿元!市场信心源自哪里?
- (2021-08-11)7月份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高11.1% 机构称快递板块极具吸引力